根據“國際糖尿病聯盟”最新發布的《2021IDF全球糖尿病地圖》顯示,我國糖尿病患者已達1.4億,每 10 個成年人中就有 1 個糖尿病患者;每 3 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前期,十年增幅56%!并且,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,還有逐年增多的趨勢。面對如此龐大的數字,你還敢說糖尿病離你很遠嗎?今天德惠市醫院小編就跟大家來講一講糖尿病前期的那些事兒吧!
一般診斷是否患有糖尿病,需要測兩個血糖:其中一個叫做空腹血糖,是指早餐前,空腹狀態測的血糖。監測空腹血糖時要求前一天晚上要吃晚飯,晚餐后夜間不要再進食,否則會影響空腹血糖的測定。餐后兩小時血糖,是指從進食開始算,餐后兩小時監測血糖。
如果空腹血糖>6.1,或者餐后兩小時血糖>7.8,但是沒有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,這種情況被稱為“糖尿病前期”。而糖尿病前期者可以說是糖尿病的后備軍。如果不加以干預,每年至少有10%的糖尿病前期者會自然轉變成2型糖尿病患者。
糖尿病前期的5個征兆
1.吃飽就困
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有些朋友說,“吃著吃著突然好困”,如果這種情況是偶爾出現可以不必擔心。但如果是長期在進食后出現犯困的情況,那就要注意是不是飲食結構不合理了。因為如果飲食中的精制米面和含糖飲料、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,就會導致血糖突然升高,胰腺需要“努力”產生更多的胰島素。長期以往就會發展為胰島素抵抗。
2.高糖、高脂食物“上癮”
當人體攝取含大量糖、鹽和脂肪的食物時,消化道會分泌出一種能刺激進食中樞的物質,讓人感到饑餓,有暴飲暴食的沖動。如果你發現自己只要不吃高糖、高脂食物就難受,那你就需要警惕了,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,容易導致血糖紊亂,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。
3.肥胖/超重
肥胖也是引發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。體質指數(BMI)是衡量體重比較科學的指標(BMI=體重(千克)÷身高的平方(米2))。體質指數(BMI)最好控制在18.5——24,大于24為超重,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;大于28則屬于肥胖,需要減重。
4.腹型肥胖
有些人四肢纖細但是腹部肥胖。這類體型又稱為腹型肥胖。通常男性腰圍大于85厘米,女性腰圍大于80厘米,即為腹型肥胖,這種體型的人更易發生胰島素抵抗。另外,腹型肥胖的人內臟脂肪多,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,增加心腦血管病的風險。
5.血壓偏高
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,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,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。有研究顯示,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,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。所以當身體出現上述不適癥狀時,一定要警惕是否與血糖升高有關,并盡快進行相關檢查。
糖尿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,第一個階段叫做“高危人群”,第二個階段叫“糖尿病前期”,第三個階段叫做“糖尿病”。另外,糖尿病前期發生大血管病變如冠心病、下肢血管病變的危險性明顯增加。這是因為大血管病變主要與高胰島素血癥、胰島素抵抗、脂代謝紊亂和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。所以德惠市醫院小編建議及時對糖尿病前期者進行積極干預,不僅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,還可以減少大血管病變的發生。